2)第484章 心里发虚_重生之造富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价权的投资者。

  请一大帮子投资者过来,公司高管画个大饼,讲个好故事,以获得他们的认可。

  认可了,自然愿意花高价格来认购他们发行的股票。

  若是不认可,恐怕就得让发行价下降,募集的资金相对就要少了,更有甚者,发行失败。

  姜志礼在米国的风投界有地位,同样也认识一部分股权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头头脑脑。

  若是由他出面邀请这些人参加路演,对者几家公司的上市发行定价,肯定有很大的好处。

  郑思京也可以自己做主去找姜志礼,估计他也是这么想的,只靠波士顿银行这个主承销商和万国证券的联席承销商,价格最多也只能中规中矩。

  郑思京和姜志礼,虽然名义上有上下级关系,但是姜志礼现在翅膀很硬,能不能这么乐于助人,会不会尽心尽力,就不那么肯定了。

  若是李卫东提的这个要求,姜志礼必须要尽全力,哪怕是没有任何实惠也要全力以赴。

  至于徐彦登,李卫东压根就没提,徐彦登和郑思京的私人关系很好,同门师兄弟,同一个公司任职,后来又是经过郑思京推荐进入李卫东的法眼。

  郑思京算的上徐彦登的第二伯乐了,有这些缘分,徐彦登肯定会全力帮助郑思京。

  虽然作用没有姜志礼那么明显,但是在投资者里面起个哄,抬个价,效果肯定贼好。

  有这些因素加成,就算李卫东不去关注,这三家公司的IPO融资规模也肯定好于上辈子了。

  当然以他们现在的体量,单个公司最多几个亿到十亿美金,对李卫东的财富值贡献不会太大。

  所以李卫东不怎么关注也理所当然,若不是因为是中国的公司,估计他压根就不会听说这事。

  说到底,还是“情怀”这两个字在作祟,国内每年上市的公司多了,也没见哪个公司被国内最高级别的媒体,专门拿出宝贵的半分钟时间报道。

  张东硕说完之后,看到李卫东没有反映就去外间打电话了,留下李卫东继续吸溜着小米粥。

  直到出发的时间快到了,张东硕才过来催促,“董事长,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出发吧,刘总和朱总也已经到了楼下了,怕打扰您用餐,就没上来!”

  张东硕刚跟着李卫东当秘书的时候,他对豆饼也叫豆饼,从来没叫过他的大名朱友良,那时候大家都这么叫,也不觉得有什么!

  后来豆饼当了老总,叫他小名的人就少了;再后来成为资产过亿的大老总了,叫的人就更少了,除了李卫东外,也就是陈谷几人在叫。

  而且在正式的场合也就只有李卫东在叫,哪怕是陈谷也会笑着称呼一声“朱总”。

  当然李卫东这么叫也是有原因的,总感觉友良听起来像是“有粮”,结合豆饼的小名,就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家人是得多缺吃的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