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两百万流民???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聚越多。到了成化二年的时候,荆襄就有过一次叛乱,那个时候这个地方就已经有约二十万流民了,其中四万人从贼。

  而短短四年时间,荆襄之流民已达百万之巨!可见此时明朝的天灾人祸已经是愈发的严重。

  商辂大概的给成化皇帝讲解了一下,朱见深听完之后,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之前他也不是没有关注过那里,只是当时荆襄的流民还很少,而且之前平叛也有所驱除,因此也没有什么关注,没想到一下子竟然成长为这样的心腹巨患!

  主要也是近些年大明实在不太平,流民增长速度超乎想象。

  他皱紧了眉头,声音低沉道:

  “诸位,议一议吧。”

  “荆襄之地没有官府,秩序混乱,流民于此地自由开垦,看似太平,实则弱肉强食。”彭时说道:

  “如今又有九十万流民进入,此地流民数额更加庞大,而且新人加入,势必引起利益争端。”

  “一旦有有心之人擅动流民作乱,则后果不堪设想。于大人所说形式危急,恐怕不是虚言。”

  他的话音落下,在场的人心头又紧了几分。

  两百万啊!这个数字想想都令人肝颤,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从贼,都将是一场可怕的叛乱。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当贼首李原起义之时,就有高达百万人从贼,掀起了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连明末的时候,流寇加起来,怕也不过这个数!

  唯一的好处是,相比于原本的历史上,这回大明在九月份便提前得到了消息,而叛乱要到十月份才会爆发,一切还来得及!

  “需要立刻派兵南下,以防止叛乱。”商辂当即说道。

  朱见深当即点了点头,这么一支流民在湖广心腹之地,他简直睡觉都不安稳。

  他刚要张口下达命令,严敬休却也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陛下,大军南下当然是当务之急,不过却是治标不治本之策。”严敬休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陛下,荆襄流民产生的根本,是因为百姓苦于赋役之苦,又受天灾摧残被迫背井离乡,而荆襄之地沃野千里,因此大量流民聚集。”

  “就算陛下您派遣军队镇压了这一次的叛乱,只要荆襄之地还在,天灾还在延续,那流民就不会断,朝廷总不能过个几十年清理一次吧?费时费力还空耗军饷。”

  一番话,说得群臣都点了点头,朱见深深以为然,于是问道:

  “既然如此,爱卿你有何良策?”

  严敬休此时已经有了腹稿,他说道:

  “陛下,需知堵不如疏。这就好像治理黄河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增高堤坝,总有泛滥的一天,而这个时候就将是生灵涂炭之时,而如果用疏的方式,就可以保证黄河两岸百姓数十上百年的太平。”

  “更何况,如今的荆襄之地沃野千里,若是白白空置,未免也太过可惜。”

  “因此,臣的建议是,择其中部分民众尤其是那些居于山林之中的民众,返回原籍。而已经在当地开垦荒地的百姓,则就地落户,大明在当地设置府县进行管理、收纳赋税。”

  “如此,既将大患消弭于无形,又可以为朝廷增加一番收入。”

  “两百万人,啸聚山林,他们真的会听从朝廷的调遣吗?会不会反而激发民变?”彭时皱着眉头,问道。

  “会的。他们流落到荆襄之地数年,宁可耕作而不谋反,已经证明了他们只是求生存而已,否则早已经做了那叶宗留的旧事!只要招抚得当,绝不会生变。”严敬休信心满满地说道。

  “当然,其中难免有刁民与心怀不轨之人,因此军队也是不可少的。”说到这里,严敬休的眼眸中掠过寒光:

  “必要时刻,以鲜血……震慑不法之人!”

  “双管齐下!”

  听完一席话,朱见深的眼眸中已经露出了赞许的神色,很明显严敬休这软硬皆施的办法深得他心。

  他转头,看向内阁首辅于谦:

  “爱卿,你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此便是荆襄致安之法。”

  于谦的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感谢“OnoD”的打赏,感谢!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