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缚天下!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

  朱元璋出此题目,自然是有他的深意的。

  元以宽仁失天下,这个所谓的宽仁,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那些仁君的一系列宽宏大量、利民之举,而是指它对于官僚、商人的管理实在是太放松了!

  元朝的皇帝奉行的是“无为”,他们以粗放型管理下属,基本不怎么管手下的官僚,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元朝九十八年腐败无比,官员巧立名目,各种盘剥百姓,贪污拨款,导致民不聊生!

  后来朱元璋清洗官员,也未尝没有这一因素在里面。因为他的手下有很多元廷的降臣,他们把这种风气带到了明朝,以至于贪腐成风,一个初年的王朝竟如同中晚期一般!若不大杀特杀以熄此风,他的大明,怕不又是一个二世而亡!

  而且由于明朝制度较之元朝更严,许多大臣文人心向前朝,他们认为元朝这个政权比宋朝都适合他们,甚至有吴德新者,喊出“我生为皇元人,死为皇元鬼,誓不从尔贼!”,就连宋濂这样的重臣都怀念元朝,这令朱元璋恼怒不堪,更加坚定了他要加强对官员管理的决心!

  同样的,也正是元朝对于商人管理的宽松,以至于商业极其发达,可偏偏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商贾!

  他认为就是这些人,败坏了天下的风气,让人心变得油滑,同时他们手握大量财产,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统治者的统治,他巴不得所有人都像农民一样,乖乖在田里种田才好!

  所以,他不仅要对官员严,同样要对百姓严!他要让整个天下,在他的条条框框内生活,决不能逾越!只有这样,他的王朝才能千秋万代!

  这,才是这次策问真正的破题之点,朱元璋想要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和他同样理想的青年,作为帝国的未来。

  然而,坐在底下的士子们,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一点。

  他们还以为是前宋的时候,那个“刑不上大夫”的时代,那个海贸发达、富商大贾涌现的时代。

  这样的答案,自然是南辕北辙。

  翻阅了几篇策论,朱元璋的眼里,满是失望。

  他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一篇,说是要善待百姓,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更有长篇大论在那里论述应该对官员们也宽宏,这和朱元璋的初衷简直南辕北辙!

  那一篇,竟然在扯什么皇位的正统!要不是此时是殿试,他真的恨不得把此人拉下去斩首!皇位归属,岂是你可以议论的!

  他看了几十篇文章,竟然没有一个答到点子上,要么完全不切题,要么就是平庸地叙述如何休养生息善待百姓,根本不符合他的预期!

  不仅如此,他们的行文,虽然也尽力按照八股规范在写,但是可以看出很是僵硬,某些地方生搬硬套,并不通顺。

  洪武皇帝疲惫地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策论放在桌子上,同时揉了揉眉心。

  虽然还有一半的答卷未看,但是他可以预料到,剩下的这一半,估计也是类似的东西,言之无物,无非就是谈论一些轻徭薄赋之类的老调而已。

  唉。

  虽然这般想着,但是他最终还是拿起了下一份的策论,终究是贡生们的答卷,再不济也得看完,选出等第。

  不想刚拿起下一篇,这题目,就令他眼前一亮!

  《论元之宽纵与路引之利》

  今天睡午觉,梦到崇祯皇帝带着周皇后,在夕阳之下笑着看着我。我记得特别清楚,崇祯皇帝坐在一个石墩子上,周皇后站在旁边,身后夕阳如血……然后我突然就非常悲伤……

  该不会是托梦想让我给他写得好点吧w(Д

  还是挺可惜的,唉。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