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3章 秦皇嫡储二子辨 魏王安坐五路平(中_兰若蝉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秦皇嫡储二子辨魏王安坐五路平(中)

  李天赐皱了皱眉头,两片嘴唇上曲,摆出一副苦瓜模样,砸吧着嘴说道,

  “魏王臧否古今一向严谨。

  今日只凭名字去臆测史书之无,这有些不大妥当吧?”

  魏王转头瞟了李天赐一眼,

  “你想听逻辑严谨的释诂?”

  “当得如是。

  东汉大儒王允,文中曾称太子扶苏。

  子师释诂乃是经学正义,其《论衡》篇天下争传。

  焦赣作《易林》亦从说如是。

  料来二子必然有所考校,不会乱嫡庶之常的。

  难道魏王有论高过王子师,焦延寿乎?”

  魏王撇着嘴点了点头,心里定是在嘀咕着:自求多福吧您呐!

  可是他嘴上却喊道,

  “圣小儿何在?”

  庆云这才循声望见躲在角落里的祖莹。

  一来他身材尚小,二来缩在末座,不用心去找,还真是注意不到。

  这满屋子高官鸿儒,“圣小儿”虽然盛名在外,但毕竟只是江湖诨号,

  在这论资排辈的正式筵席上,他便只能敬陪末座了。

  魏王请祖莹来虎牢,其实是计划好了将元恪接来,特地为二皇子找了个陪读。

  此时魏王有意杀杀李天赐的威风,故意先抛出一个漏洞百出的说法,待天赐真人入彀,便祭出了祖莹这张王牌。

  圣小儿起身应到,气定神闲,魏王面上更是得意,

  “方才天赐真人所说,圣童是否认同啊?”

  祖莹这时虽然站起了身子,但坐得太远,人又太矮,生怕魏王和李天赐看不到,于是便大步踱到餐席正中,振袖正容,端着一副人小鬼大的模样,傲然答道,

  “回陛下,天赐真人。

  称扶苏为太子实无可凭,

  秦王将死未立太子,乃有换书易君之典故。

  关于换书易君一事,《史记》盖不可信,原因有二。

  其一,秦之官史付于一炬,因此连后宫子嗣的名录都未曾留下。

  但是对于换书易君一事却记得非常详细,

  包括赵高寻李斯秘议的内容,以及扶苏自杀前蒙恬劝阻他的对白都被全盘记录。

  这样的密议记录在正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直到赵高,李斯,蒙恬等人死,天下仍蒙在鼓里。

  那么史官又是如何能够打听到这些绝密对话内容的呢?

  其二,秦亡于书生陈涉,这个人很会编故事。

  什么在鱼肚子里藏谶词,编歌谣,装神弄鬼骗人起事的这些手段都是他发明的。

  他在起义之初就借用了扶苏,项燕的名义。

  秦王本当立扶苏的故事,便是陈王传出来的。

  有汉一代追认陈王功德,自然也大力褒嘉扶苏,以至于出现太子扶苏的错误称谓。

  《史记》乃汉代著史,对于易书之事,因为秦代官史残缺,太史公怕是大量参考了陈王起义时杜撰的桥段,所以才能补出那么多私密场合的对白。

  事实上扶苏不可能是嫡子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