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5章 西门县长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到了加强。

  琉球是群岛,除了本岛之外,还有不少的小岛,而这些岛上都不太适合种粮食。于是西门县长就让大伙在这些岛屿上种植牧草,饲养奶牛和奶羊,然后又建起了奶制品厂。当地人就利用牛羊奶、菠萝汁和蔗糖等特产,开发出了一种“菠萝奶糖”,卖得很火。

  这里虽然不太适合搞农业,但渔业却有很好的条件。西门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花了三年时间,把整个琉球县的渔业整合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立了一家公私合营的“琉球县渔业联合股份公司”,从沿海养殖、远洋捕捞,到各种深加工的方方面面。“胜连古城”牌海货系列产品,已经在国内打响了名气,各种海产干品、海产罐头卖到了全国,正在交战的欧洲人也有不少罐头是来自琉球渔业。

  现在琉球县的工业是以罐头、制糖等食品工业为主,另外还有造船、机械、建材、炼油(生物柴油)、橡胶等企业,一派欣欣向荣。

  不过增长最快的还是第三产业,这是因为它的位置好,无论是来往太平洋两岸的,还是来往日本到东南亚的船只,已经在附近的渔船,往往都会在此停留、休息,自然就形成了很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里由于位置特殊,有着很多军事基地,不但是太平洋特混舰队的重要驻地,还有空军和陆军的基地。单单是为这里的驻军服务,就是个很大的市场。

  中央支持加上欧洲春风,琉球县这几年发展得飞快,已经两年被评为模范县。估计干完这一任,西门县长又要高升了。

  前面的内容西门同志看得很得意,但看到“人口”这个项目后,眉头就皱了起来:“可惜啊,本县人口还是太少了,下半年还要派人到国内去多多宣传,多搞点移民过来。一个县才12万人,真是不像话……”

  在中日战争之前,琉球群岛原本是有30万人的,但这些人里面日本人要占一半左右。在回归中国之后,由于日本政府长期的妖魔化和丑化宣传,琉球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认同感不高,大多都跑回国去了,愿意留下来的还不到两万。

  结果到后来,当这些跑了的日本人了解到琉球的惊人变化后,又在日本吃了苦头后,大都后悔不迭,又想方设法的跑回来,哭着喊着要当中国人。甚至有一些小聪明的日本人还伪造了家谱,冒充中国人、琉球人的后裔,试图重新入籍。不过大家都知道,天朝的入籍难是全世界有名的,从俺大清开始就这样,文总在本位面也同样继承了这个风格,走了想再回来就难咯。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现在,琉球却是缺人的。在回归后,琉球也搞了集村并寨和迁移,还剩下17万多人的原住民都被以小家庭单位打散,分配到了各个地方,有的去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