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四六章 内外勾结_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佛教,起源于尼泊尔,流行于南亚次大陆,辉煌于华夏。

  这几乎是这个古老的宗教发展历程,而特别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在华夏的唐朝时期,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极为兴盛,可是几百年的时间不到,到了明朝的末期时,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已经走到了尽头,最后仅剩的一些则是在森林深处苟延残喘。

  一直到了现代社会,佛教就一直没能走出森林,当然这是指南亚次大陆的佛教。

  而在华夏的佛教呢,其实分为两支,一支是东传佛教,一支为南传佛教,其实这也代表了南亚次大陆佛教发展的两个阶段,东传佛教是在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最兴盛的时期从吐鲁番一带传入华夏的,不过东传佛教有很大的地域性对于华夏的影响也不大,那一支佛教几乎是一路向北发展的,对于西域地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详细的路线图可以参照西游记里面师徒四人行走的路线图。

  而另一支南传佛教是通过海路在华夏南方的沿海登岸进行的传播,这个时期的南亚次大陆佛教已经走入了低谷,内部纷争不断,不向外谋求出路的话,他们的下场就是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南亚次大陆的佛教瞄准了华夏这个东方大国,这个就是现在华夏佛教的前身,这支佛教受到了南亚次大陆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看佛教在南亚次大陆为什么由盛转衰的。

  南亚次大陆的佛教由盛转衰的过程是因为佛开始贪婪了,他们和那些商人、有权有势的人物勾结,不仅为佛教划拉了不少财富,还让那些僧侣富得流油,其实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在华夏土生土长的宗教势力根本就不可能把供奉的神灵塑造什么金身,因为含蓄才是华夏人的品质,但是在佛教大肆盛行的年代里,大量的金佛玉佛铜佛等等出现,给华夏人造成的冲击是很大。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的佛、儒、道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可是时间在慢慢的流逝,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当华夏人接受佛教的这一外来事物的时候,华夏的一些风气就开始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建造华贵的庙宇,给佛像刷上金粉或者直接用黄金铸造佛像等等,当传入华夏的佛教开始大肆敛财的时候,就引起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的警惕,历史上几次灭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到了明朝末期也就是朱舜现在所处的时代,佛教是很富有的,富有到了什么程度呢?整个大明的土地几乎大部分都掌握在那些寺庙的手里,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时候的整个黄山都被佛教的庙宇占据,而“山得主而生色,僧得产而奠居”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当时所有的海商或多或少都和佛教有联系,这就很可怕了,要知道当时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