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明可亡,国不可灭_网游之全球在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抵达扬州城外,将扬州围的水泄不通时,都未立即开战。

  原因很简单,清军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并不适合攻城,他们要等神机营运输的红夷大炮抵达战场,才会开始攻城。

  事实证明,本就不算坚城的扬州,在红夷大炮的轰击下只坚守了一天一夜就宣告沦陷,一点儿都不坚挺。

  史可法此人气节可佳,但论能力,那还真有待商榷,指望不上。

  现在有帝尘的加入,扬州之战就存在很多变数。不管如何,欧阳朔也只能选择信任郭子仪等将领,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回吧,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欧阳朔收回视线,骑着小青朝城内走去。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欧阳朔要率领南明逆袭成功,首要一条,就要清除南明内部的投降派,来一场小范围的清洗。

  此次随欧阳朔现身战役地图的,除大军之外,还有一支特别行动小组,那是欧阳朔从山海卫特意调来的精干细作。

  安史之乱时,欧阳朔就吃了身边无细作之亏。

  昨天开始,山海卫细作就已经行动起来,在弘光帝的配合下,按照历史记载,将侦查重点放在软骨头士族身上。

  礼部尚书钱谦益,自然是首当其冲。

  为了不引起巨大震荡,也堵住外界悠悠之口,说他欧阳朔刚一摄政,就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在动手之前,山海卫需要搜集足够的证据。

  或是跟大清往来密函,或是平日贪赃枉法之举。

  只要行为不点,都能作为欧阳朔“灭门抄家”之实证,快刀斩乱麻地为前线大军筹措粮草,震慑宵小之辈。

  话又说回来,这些士族大臣有几位身家清白的,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一切调查取证,都是秘密进行,欧阳朔可不愿打草惊蛇。

  除此之外,欧阳朔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南明摄政王的名义,给四川大西国皇帝张献忠去信,言明一条,“南明可亡,但华夏不能灭,此为双方合作之基础,望仔细斟酌。”

  提起张献忠,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这位跟闯王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

  张献忠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

  此人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崇祯年间,张献忠组织农民军起义,公元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说起来,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明末枭雄死的都有些冤。张献忠就不说了,此前经历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偏偏在跟清军大战时,被流矢击中而死。

  何其离奇!

  李自成也是一样。

  公元1645年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

  冤不冤?

  一代闯王,竟在探路时被一群民兵给办了。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起义军领袖,在对抗明朝时那叫一个风云际会,转战数千里,纵横捭阖,征战无数,都活的好好的。

  可一旦跟清军对上,就一个个衰神附体,莫名其妙地死去。

  大清“捡漏之王”、“补刀之王”的名号,可谓名副其实。历史有时就是这般巧合,倘若李自成跟张献忠不是这样死去,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张献忠反明,可也抗清,并非钱谦益、刘泽清一类的投降派。

  就是在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等人率领大西军向南转移,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西南各省,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基于此,欧阳朔才有信心说服张献忠。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