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赵铭觉醒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度。

  所以,当清军南下时,多铎发檄文,“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绅民们又信了,于是清军顺利接收了江南。

  可是谁知墨迹未干,清廷就将前面的保证全部推翻,要求江南百姓一律剃头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就真的太无耻了!

  当清廷认为汉族绅民,对他们的统治已经难以构成威胁时,终于撕掉了自己的伪装,露出了野蛮、无耻的本来面貌。

  对此,发觉受骗的汉族绅民,奋起反抗,却已经迟了。

  江阴举义,近十万义民被困城中,昆山绅民起兵反清,四万余尽数被屠杀,江南绅民虽奋起反抗,无奈大势崩坏,已经不是清军的对手。

  这让赵铭心中异常悲愤,看着眼前的惨状,一个声音不停的在脑海里回响,“这只是个开始,昆山之后,还有嘉定,徽州,江阴,南昌,广州,大同……”

  “博安,我们现在怎么办?”何文成看着赵铭,嘶声问道。

  赵铭一挥手,神情决然,“我带你们去救人!”

  “去救人?”何文成疑问道。

  赵铭重重点头,“对,去救人。”

  夕阳的余晖下,大地萧瑟,赵铭一行人打马东奔,身后昆山城浓烟滚滚,烟柱冲天而起。

  远处树林里,一群裹着头巾,穿着布衣的人,神情狼狈的走出树林,看向昆山方向。

  “归兄,这是?”一名书生指着浓烟问道。

  另一名儒生道:“顾兄,我们回去!”

  ……

  江南,嘉定县。

  城池外,清军连营,营中火炬点点,戒备森严。

  城门前,壕沟纵横,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十多名百姓趁着夜色,从城门内冲出,壕沟后的矮墙上箭矢嗖嗖,鸟铳齐鸣,扶老携幼的百姓,还没冲出门洞,就全部被清军射死。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与江阴绅民一样,拒不从命。

  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两军会战,嘉定各地乡民集合了十几万人,可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拥挤堵塞,属乌合之众,毫无纪律,更谈不上组织和战斗力了,李成栋虽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十几万义民被李成栋杀得大败,溃入嘉定城。

  这时,战败后溃逃至城中的乡民,遍布城中,或立,或站,或卧,已然没有了刚举义时的士气,许多乡民抱着枪杆,靠着城墙而坐,目光呆滞,神色凄惨。

  乡兵和清军间战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一场大战下来,被清兵屠杀好几万人,让溃入城中的乡民,感到绝望和恐惧。

  清晨,天未亮,清军营地里,便开始活动起来,准备列阵攻城。

  城内,侯峒曾坐祖宅内,面色煞白,嘴唇干裂,身上多处创口将道服染成乌黑色,他一夜未眠,使他双眼通红。

  这时一名衣甲残破,吊着左胳膊的汉子,端着一碗正冒热气的汤递到他面前,“先生,清兵要攻城了,您喝碗热汤吧!”

  侯峒曾默默站起身来,面对祖先牌位,忽然跪下,顿首叩告:“峒曾不才,举义抗清,然敌强我弱,未必能守,愧对乡亲!愧对祖先!若今日城破,吾唯有一死,以全忠节。”

  语毕,他又连连叩首,然后决然站起身,取了一把宝剑,对汉子道:“走,上城杀虏!”

  ……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