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三三章 大获成功(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淮北盐场中,谁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

  显然,是烧锅炉的锅炉工、鼓捣蒸汽机的技术工、摊盐的盐工、看天看水尝潮水的老匠人,是被刘钰扔进去的那些领工资学技术并且基本负责管理的新学学生。

  而不是没有技术,只有资本的投资商。

  同时,又因为采取了朝廷管订单、全面盐禁的模式,使得资本的意义下降了。

  不是说其意义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水平来看,其仍旧是此时最好的配置资源的手段,比朝廷的官僚管肯定是强,但并非是不可取代的,且代价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这个威慑体系也就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有威慑力的。

  当然,威慑的作用在于使用之前,真要用了,就现在条件下,麻烦事更多。

  因为,大顺朝廷的目的,是收到盐税。

  从来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盐的需求。

  很多人对封建王朝有误解,觉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是封建王朝的本职工作和义务。但实际上,封建王朝的本职工作是保证权力、保证家族传承、保证有钱维系这一切。

  刘钰自是区分的很明白,故而他只能选择威慑吓唬而不可能真的去搞。

  这一整套的逻辑,他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用此为理由,而是必须经过一个类似于格式转换器的举动,转化为这时候大顺官员能理解和能接受的理由。

  他自己认为的真正道理,在大顺这个播放器下是乱码,无法解读。

  但不管怎么解释,对朝廷来说,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果。

  因为儒家不是宗教,是有一套自己的政治道理、经济设想的,然而用的结果就是完蛋,所以朝廷终究还是很看重实绩的。

  这也符合大明差点亡天下这个背景下,对空谈心性道理、要务实、义要从功利上体现、事儿上见的整体思潮。

  即便不只是看盐税,从别的角度看,这次改革也算是基本成功的。

  淮北盐区,能收上盐税,证明其余的“附加选项”——比如百姓吃盐这种在朝廷看来纯粹是附加选项——也都达成了。

  淮北盐区和别处不太一样。

  上有长芦、山东两大盐场;近有淮北沿海各地的盐滩私场。

  淮北盐区的问题,不是百姓吃不到盐,而是百姓吃私盐。

  现在第二次放票已经完成,这一次来的商人比第一次更加踊跃,盐税收足了,也就证明了一件事。

  证明第一波的盐商,把官盐卖出去了,赚到钱了。

  否则傻啊,还继续来?

  官盐能卖出去,证明百姓再吃官盐。

  百姓不吃私盐,吃官盐,所以第二次放票商贾才能更加踊跃。

  百姓为什么不吃官盐吃私盐了?

  因为官盐的价格降低了。

  所以,让百姓也能吃上便宜盐,这个朝廷的附加选项目的,也达成了。

  至于为什么官盐价格降低了,则有多重因素。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