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八零章 国富论(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南方州一个州,就会比整个北方州更富庶。

  以史为鉴。

  中国为什么能出口棉布?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国没有对呢绒征收高额的关税,也没有对棉布给予出口补贴,所以,经过充分的竞争,中国可以出口棉布。

  反观英国,有东方棉布禁止令,有棉产业补贴和原棉进口退税减免,这就是曼彻斯特不可能成为棉纺织中心的根源,也是英国此时无人懂经济学的明证。

  这种畸形的补贴和法令限制,只会扭曲英国的经济,使得英国的经济不健康,无法找到属于英国的、真正的、绝对优势的产业。

  至于这套说辞对不对……

  对,也不对。

  此时,经济学刚起步,此时的经济学,连解释现在的世界都做不到,只能解释历史。

  曼彻斯特在英国的关税保护和原棉靛草补贴下,到底是混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在那混日子?还是混成了19世纪的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这个是未来的事。既然还未发生,肯定是要狂喷的,这种关税保护肯定会把曼彻斯特搞成一群懒汉、毫无技术进步之可能。

  至于说中国的棉布产业……

  那只能说,“相对优势”理论,是他娘了个腿的完全正确。

  因为洪武皇帝的税收政策,那时候是实物税,不能折色银,当然也没法折色银。

  所以,黄道婆先发的松江布,因为实物税里的“布”,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别处的人要交税,自己纺织棉花,还不如拿着粮食啥的,来松江换棉布呢。

  这就是在全国统一市场下的、以征实物税制造需求的、米丝桑棉几大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对优势促进下,使得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在明代快速发展起来了。

  甚至可以说,松江地区在明代的棉纺织业发展,就是个典型的“相对优势”的实操。

  同样是一天的劳动,我种大米、我采桑叶,都比松江快。而松江,织棉布也确实比我快。

  那我干嘛又种大米、又采桑叶、又搓棉布呢?我干嘛不多采桑叶搓丝,去松江换棉布呢?

  我擅长搓丝,他擅长搓棉。

  我一年干365天,他也一年干365天。我这365天都搓丝,因为我搓丝快;他这365天都搓棉花,因为他搓棉花快。然后我和他交换。

  我一年干365天,300天搓丝,65天搓棉;他一年干365天,300天搓棉,65天搓丝。我俩不交换,各自交税。

  哪个总生产量更高?

  甭管这些东西是不是交税了,交税了,不是进黑洞了、不是蒸发了、不是消失了。

  社会分工、地域分工、相对优势、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整个长三角的总生产量增加,简直可以视作教科书般的相对优势实操。

  虽然,制定政策的人,是无意识的推动了历史。他压根就不可能考虑到这些问题。

  甚至,连“消费”也是扭曲的,是实物税促成的这种消费品交换。

  但至少,比靠着高额关税保护和印度崩溃而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更具有自由贸易的代表性吧?

  曼彻斯特也配谈自由贸易?甘地领导个自纺运动,都20世纪的技术水平了,一年就干废了曼彻斯特246家纺织厂,也配谈自由贸易?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