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八三章 最后的闹剧(九)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济的理解,到底能不能担得起一些事。

  遂道:“既说这折中之策,曾有人如此言说。”

  “所谓:征税可以与太阳吸收地球蒸气的作用进行比较,然后在雨的状态下将它们分配到所有需要水来滋润和生产的地方。而这些水,又蒸发回天上,不断循环。”

  “如果定期进行这种循环,则肥沃、滋润、生机、发展随之而来。”

  “但是,当天空在它的愤怒中,在暴雨中倾泻而出时。蒸腾的水就这么多,这里多,那里就会少。”

  “无论这里有雨还是那里干旱,也无论这雨水有益或有害,可以认为,几乎总是在年底被采取和返回的相同数量的水。”

  “因此,仅分布就可以产生差异。公平和规律,它创造了丰饶。”

  “水的循环如此,税收亦如此。”

  “而以税收,作为移民迁民的支持,则有两种意义。”

  “最开始,水的总量是一定的,但这些水,降到了该降的地方。”

  “随后,随着迁民、移民、垦殖,总的‘水’也会增加。而就可以用更多的水,滋润更多的干旱之处。”

  “依靠税款,支持移民和垦殖,作为移民和垦殖村社的前期支出。”

  “那么,数年之后,这些垦殖者,既可以偿还前期的支出。又可以提供土地税、盐税等间接税。如此循环,则‘总的水量’越来越大,而可以滋润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多……”

  “这种说法,殿下以为如何?”

  李欗并未过多思考,笑着摇摇头道:“并不适用。”

  “若这些可以垦殖的土地,在中原,甚至在辽地,那都好说。这么讲,是对的。”

  “但本朝现实,这些可以垦殖的地,在扶桑。那么,这个想法,就大错特错。”

  “当然了,前面说,以水喻税,代天行雨,使之润旱而少涝,这个说法自是对的。”

  “但后面嘛,就很不现实。”

  “既在扶桑,数万里之外……若行英人十三州殖民地事,必不持久,数年必反。”

  “而若想持久,从他们身上征税,完成这个循环,就不现实。”

  “其一,扶桑数万里之外,一人迁徙所废,不下百五十两。只靠种植,几年能还清前期支出?”

  “其二,对他们征税,最多也就能用在迁民过去之后,安置、吃饭、等待收获的这些事。”

  “但,这些支出,是小头。”

  “大头,是从中原走到海边、再从海边航行到扶桑。这个大头,他们的税,便毫无意义。”

  “是以,此空想也,至少于本朝,毫不实际。”

  “与其琢磨这个,倒不若说,继续发展工商,而加工商税,加大移民,作为折中之策。这个,或许可行。但要说,搞垦殖,以垦殖之赋,而为移民之资,并不可行。”

  “此事,国公是在考教我呢。”

  “国公在扶桑移民之法,并不是靠垦殖之利,而是靠工商之利。先挖金子后卖酒搓棉晒盐,说到底是靠这些利润,为工资,发给雇工。而雇工又拿此钱买地为农。到底来说,这钱来自于工商,而非垦殖。”

  “我说的折中之策,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国公是在扶桑搞钱往扶桑移民。我不过以为,继续发展本土工商,而得税收用于迁民。”

  “说到底,钱,还是要靠工商业来转动。而不能指望垦殖之利,自成循环。”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