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五三章 再快一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的问题,若不解决,终究还是不能形成风潮。

  现在的风潮虽然被刘钰带动起来,可实际上靠的不是大顺的法令,而是靠的刘钰的家世和与皇帝的关系。

  加上他弄的那些,完完全全就是一些之前没有的玩意儿,明显赚钱的行当,他居中担保,而不是很多人确信有法令可以担保。

  “此事自然。不消你说。既要尝试,就要步子迈的稍微大一些。就像是青苗法,于全国推广,自是恶政。但若如你在文登,那便是善政。百里之地,不可与万里江山同论。松江事,只限于松江,倒是可以试试。只要能收的上税,那便是好事。”

  “除此之外,江苏节度使也上了奏疏,请试行海运,转运苏州、松江二府之漕米。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要在松江试行种种新政。”

  “你是支持废漕改海的,但这事非是一日之功。先以尝试,若是将来不出问题,也好有个说法。”

  刘钰惊了。

  朝廷这步子迈的着实有那么点变革的意思了。

  松江府、苏州府的漕米改为海运?

  虽然只是两府,却也算是天大的好事。

  海运的基础已经成熟,一来日本锁国倭寇之患基本消除;二来有海军。

  最重要的航线问题,如今威海和松江的联系日益紧密,也不再需要走海岸线。

  直接走黑水洋,过威海,到天津,简直容易到不能再容易。

  要是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方式,只怕这消息一出,松江等地的商人就要爆炸,几十万两银子的股票很可能五天之内就认购一空。

  皇帝又道:“江苏节度使的意思,便是看你在松江那边搞的贸易公司红红火火。便想着叫商人转运,如此利国、利商。”

  “去往天津运米,若运苏州、松江两地漕米百万石,则可携带十分之一的免税货物,运费则可大省。回来的时候,正好可以装载辽东的大豆。于松江入港,也能增加赋税。”

  “如此一来,国民皆利。”

  皇帝心里也清楚,这江苏节度使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巴不得把漕运都废掉,专门走海运呢。

  那样的话,湖广等地都要沿着长江运送到江苏,再从江苏出港。

  原本漕运几个省的好事,都摊在了江苏一省。

  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先想要在苏州、松江两地试行。

  做成了,这就是政绩。至于能不能做成,刘钰很怀疑这厮已经暗中观察自己组建的海商集团许久了,心里有数。

  “朝中有识之士多矣啊!此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哈哈哈哈……这话说的,似乎改海运便是有见识,走漕运便是无见识?你当就你有见识吗?”李淦朗声而笑,心想朝中自然不全是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有识之士自然不少。

  刘钰说的那些,都是些老调子,无非就是省钱省民力。

  可走运河还是走海洋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