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权轻而言重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能南下的大环境下。

  此时皇帝的心情很是轻松,庙算已然全胜,剩下的无非都是细枝末节。

  十余年来,最紧张的那一次,算是收复西域的时候,允许刘钰前出诱敌决战那一次。

  比之现在,那一次要惊险的多,也紧张的多,而那一次既然胜的如此轻松,这一次皇帝更是浑不在意。

  说是执掌对倭战事,可对倭战事的细节没谈几句,倒是说起来了这些看似与战事无关的事,看的一旁的卢挚垒有些晕头转向。

  于是进言道:“陛下,这枢密院权责事,应在伐倭之后再议。倭国虽弱,却不可轻敌啊。”

  皇帝大笑道:“枢密院权责事,本就和伐倭之战息息相关。若如后勤补给,囤积粮草、仓廪调动数目,那是天佑殿、户政府的事。但如何把辎重补给运到军中,那便是枢密院的职责了。”

  “既有职责,便要成制度。以往出征操办粮草,必要一大将功勋负责,如今多有改变,实不必要遣派大将功勋压阵。”

  “海军之中才俊不少,鹰娑伯当速速拟一名单。一则调派一些人来往枢密院任职,二来这后勤补给运输协调,也需有人负责。”

  “日后,定战略、备绸缪、规训练、辎重运输,朕以为皆该由枢密院负责。”

  “胜倭,若壮汉殴三岁小儿,胜之不足喜。”

  “借伐倭之战,定规矩、明权责、全制度,不使人去而政息,方可以为喜。方才鹰娑伯的话,大有道理。”

  征倭一战,不管是对皇帝,还是对刘钰,都很重要。

  可皇帝看重的点,与刘钰看重的点,虽并非全然一致,但在深化军改这件事上观点还是一致的。

  术业有专攻,皇帝已经感觉到,需要一群专业的“操控战争”的人。就像是这一次对倭的战略,这群刘钰嘴里的中人之姿,制定出的计划是胜于朝堂中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到中枢的人的。

  只是,这群人只能操控战争,制定计划,但却不能有人事、军饷、后勤补给的管辖权,权责是要分开的。

  之前军改,为了从速,并没有定好制度。

  枢密院、兵政府之间的权责,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明确,再加上刘钰之前一直管着的海军,更简直成了三保太监那般的存在。

  现在刘钰主动交了权,原本计划要到南洋之后才做的一些事,皇帝觉得可以提前了。

  从一开始北伐罗刹、西征准部,皇帝的脑子就很清楚。

  要么亲征、要么能做战略指导,以保证在军中的威望,如此才能放心让勋贵领军。

  这是延续前朝的智慧,一直到土木堡之前,前朝皇帝都会尽可能领军亲征以维系军中威望,镇得住那些勋贵悍将,至少也会做战略指导。

  李淦心里也知道他自己是什么水平,想要做战略指导保持威望,那就需要一个权责特殊的枢密院,辅助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