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一三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曾经的米子城还卡在路上。

  现在必须做出决断,是不是让冈山藩为主的藩兵北上,防御石见。

  自己领着大阪、京都附近的这一万多兵力,冒着巨大的伤亡,去攻弓滨半岛的大顺军?

  不这么做,必完蛋。

  无奈之下,太田资晴只能一边向幕府那边汇报情况,一边以大坂城代的身份,向冈山藩藩主下达了命令,让他星夜前往石见防守。

  自己则带领着这附近的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带着把这万把人拼光的觉悟,但愿松江城能多撑一阵,撑到冈山藩的兵力行军到石见。

  他知道米子所处的弓滨半岛的地形,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打。

  若能打赢,便证明还有打下去的必要。

  能打赢,则证明大顺在海军优势、地形优势下,依旧无法守住如此绝佳适合防御的港口。

  那么自此以后,也就只能学学当年的倭寇,四处骚扰骚扰,见缝插针,而不会再用这种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远距离登陆作战了。

  到时候主战场又只能回到最适合的九州岛上,说不定能打成蒙古合战的局面,最后把大顺拖到退兵。

  若是攻不下,那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自己也算是尽力了。

  这没有什么巧仗和计谋可用,就是硬碰硬的狭长半岛地形下的野战攻坚。

  诱敌深入什么的,是没有用的,大顺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离开海岸海港?

  唯有靠冈山藩的堵、自己的绕后,打一场硬碰硬的决战。

  在给冈山藩藩主的命令中,太田资晴希望其能复制昔年丰臣秀吉的“中国大返还’的奇迹”,用最快的速度抵达石见。

  不求能够战胜大顺军,只要能拖住大顺军,给他行军到米子的时间。

  只是,丰臣秀吉的“中国大返还”,以这个时代的武士而言,着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冈山藩藩主无可奈何,只能舍弃仅有的几门大炮,带着七千诸藩藩兵狂奔。

  …………

  米子町。

  百姓很欢迎大顺军。

  历史上的元文一揆,藩主接受了百姓的条件,逐渐平息。历史上三十万人口的鸟取,六万人参加,可谓声势浩大。

  一揆不是起义,而是请愿。

  海军不少军官都参与过土佐的事,知道倭国自有国情在此,闹个起义居然还不敢造反,只敢谈条件才有人肯加入。

  然而,因为大顺伐倭的战事,原本已经略微平息的一揆,此时更加剧烈了。

  尤其是藩主前脚刚答应可以接受农民的要求,后脚幕府传令要求备战……备战得有钱、有粮,之前答应的条件只能反悔,还要求百姓筑城、运粮。

  反悔比不答应更气人,于是更加激烈的斗争开始了。

  有土佐经验的军官,到了米子后,喊的口号便是“秋毫无犯、解民倒悬、天朝是来帮助百姓争取仁政”之类的。

  登陆的又是一群在威海封闭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