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五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的东西。

  天花。

  大量迁徙到伊犁地区垦殖、筑城的退役士兵;几次交战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来回流窜的商人……

  这些都让这种可怕的疾病,不受控制地在西域爆发了。

  中原的人,对天花已经有了很强的免疫能力,终究被折磨了太多年。而一直游牧的准噶尔部,又不像是土尔扈特部一样经常跟着沙俄去欧洲打仗,他们对天花的抵抗能力极差。

  几年下来,各部族死伤惨重,丁口锐减。

  另一方面,大顺采取了与应对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类似的政策,限制迁徙、分成小片。

  同时,又加上了一道可怕的锁。

  棱堡。

  几处要地的筑城已经完成,依靠迁徙过去的人口组成的汉城,配上棱堡体系、大炮和燧发枪刺刀,就算没有这一场天花,准噶尔部也没有反抗的能力了。

  而且分成小部族之后,谁反抗谁就死,草场部众归别人。

  鼓励检举、鼓励揭发。

  分化瓦解,干得好进京过好日子,干得不好在这里放羊苦哈哈。

  若有反叛,大顺出炮兵和步兵,其余部族出骑兵。打赢了瓜分草场、人口。

  一套组合拳下去,有反抗之心的也要掂量掂量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其实对大顺没有任何的威胁能力。

  历史上,俄国在确定西进之后,策动了准噶尔的达瓦齐·绰罗斯等人叛乱;得到了奥斯曼首都突发大火烧了两天一夜的消息、以及埃及和巴格达爆发大规模反土起义;得知萨菲波斯被摧毁后的阿夫沙尔王朝陷入内乱,藩镇征战不休。

  确保没有后顾之忧,这才最终坚定了西进的决心。

  而现在,大顺对西域的统治逐渐稳固。

  这些年大顺的皇帝还是挺有钱的,一方面有蒙古贸易的收益、一方面还有日本贸易的收入,这些内帑的收入可以使劲儿砸钱。

  砸钱砸出来的二十万移民和西域七城,以及二十多个棱堡锁链,都是最终签订了西北界约的重要筹码。

  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便有外部环境和欧洲战局的优势,若没有内部统治的安稳,这个界约也不是那么好签的。

  同时贝斯图耶夫对大顺这些年一贯的“善于抓住机会”的做法,也颇有畏惧。

  对大顺开战毫无意义不说,反倒是有可能连毛皮贸易、大黄贸易都毁了。这可都是俄国重要的国库收入。

  此外,贝斯图耶夫严重怀疑,连政变都能搞成一条龙服务的刘钰,不可能不利用土尔扈特部。

  三人既然都同意,对华宣战是不可接受的,那么整体的基调也就定了下来。

  三个人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结论却是一致的。

  贝斯图耶夫总结了一下后,提出了一个看法。

  “女皇陛下,我们和大顺之间没有信任,而我们西进和他们南下,就是我们之间信任的基础。”

  “我们之间互相信任,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