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七五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现实。

  南洋是产米地,而且大米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伴随着人口渐多,朝廷对大米多采取免税的政策。

  加之松江等地的海关,管理日严,克扣勒索之类的事虽也有,但终究和以前相比少了许多。

  海运的低成本、航海术的进步,使得大顺终于有了“河西荒、则移河东之粮”的能力。

  虽然大顺这边赈灾,基本上就是上面拨十两,层层贪污、克扣之后,真正到饥民手里的,也就一两。

  但是。

  内地地区,交通运输不便;沿海地区,大顺海运逐渐进步。这就导致了同样是十两银子剩一两,但是内地地区要买高价米粮;而沿海地区,可以买便宜的暹罗米辽东麦。

  同样的被克扣贪污只剩下一两的银子,赈灾效果可就差远去了。

  再因着大顺特殊的“以史为鉴”,尤其是对明末之事的深刻记忆,使得大顺在赈灾上还是稍微舍得花钱的。

  这几年也没什么大灾,自从刘钰去日本“雪中送炭”的那场波及日本和中国东部的大灾之后,大顺也没有出现过超大规模的饥荒。

  基本上算是风调雨顺的几年,而且伴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一些人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卖了经济作物再用钱买暹罗米、辽东麦吃。

  即便仅限于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可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就是不可逆转的。

  加之那些施行海运漕米的省份,也省去了许多运输漕米的徭役。百姓不怕税,却怕役,税最多破产、役却能倾家荡产。

  总的来看,大顺航海术的进步,海运兴起的现实,以及即将对南洋全面控制的局势,似乎让很多问题可以暂时压制住。

  在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更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松江等地的资本,也是过剩的。

  不管是放高利贷、开当铺、买地等,其实早已经饱和。

  不是不赚钱,而是放贷的、开当铺的、或者买地的,能干的早就干了,没有什么太大的扩容的空间了。

  就类似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谁都知道,若能投股荷兰东印度公司,拿18%的年息,好得很。但问题是,你没机会挤进去。

  大量富集的资本,在松江府,也处在这样一种微妙的过剩状态。

  说松江的这些人,是新兴阶层,并不是说他们是大顺这个时代才出现的。

  在大顺之前,这种做买卖的豪商、搞走私贸易的大商人,便有不少。

  但明末时候,即便是海贼王郑芝龙,思维方式依旧是“招安、买地、囤地、衣锦还乡、子孙国子监读书、宗族兴盛”。

  可这几年,伴随着各种股份制公司的兴起、伴随着对日贸易的高额利润、伴随着大顺朝廷对商人居然也表现出一种似乎要讲道理的样子。

  这些身份和前朝那些豪商差不多的人,思维方式渐渐出现了变化。

  他们也买地。

  但一般就是买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