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五二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海贸内帑以及垄断费、公司的海军建设积累金,不能动,要确保用在该用的地方。

  又一下子投了那么多的钱在淮河,顿时捉襟见肘,数年之内不能有大动作。

  钱嘛,无非开源节流。

  但有些流,是没法节的。

  倒是一群人建议放弃西域,说每年砸百万两搞移民,西域的粮食也运不出来,白花钱,有卵用?不如弃了西域。

  皇帝不许。

  有建议说,将在雪山的驻军撤了,有事再去,没事就没必要驻那几千兵了。一下子又能省不少钱。

  皇帝依旧不许。

  再剩下的……

  二三十万野战部队,现在确实不打仗,但这玩意儿能节吗?

  官员的工资,能节吗?

  两淮甘肃等地的灾情,能节吗?

  都不能节,军费是大头,但也不可能把好容易花钱编练出来的二十来万野战军团裁撤掉。

  倒是还有人建议,说兴国公搞得军衔退伍份田制、水手注册制,不如把这些钱给节了吧?

  让那些退伍的士兵自谋生路就是,何必非要朝廷花钱?就算花,也该少花点,至少说不用给他们安排去鲸海或者哪的,再分份田和农具耕牛。

  现在不是有些地方兴起了棉纺作坊吗?或者矿井也需要人。而这些拿过枪的新军,都是有把子力气的,又听话,不如给他们都塞矿井里挖矿、搬石头去。这样朝廷就能省一大笔钱。甚至可以运到南洋种植园嘛。

  皇帝想了想,觉得自己家族的皇位还想多坐几年,最好还是别作死。

  最好还是安排去垦蒙、垦西域、垦鲸海、垦虾夷,做农民,而且还是有地少税的那种农民。

  大顺的基本盘是谁,谁能在江山社稷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

  皇帝觉得,还是得靠那些纳血税的府兵、自耕农,可靠不住别人,那才是朝廷最忠实的刀。

  反正士绅是靠不住,明末的事儿大顺可还记着呢。

  商人……就更白扯了。

  而那些矿工什么的,明末的时候已经证明,他们可是“当时的大顺”最坚实的一批战友,但问题是如今是“现在的大顺”。

  将来谁能成“当年的大顺”不知道,但肯定“现在的大顺”到时候得是“当年的大明”。得自己自己的屁股坐在哪,否则就是九宫山。

  如今循环已成,每年募兵与退伍平衡,反正每年也就二三万人,就算省也省不下百万两,这些人的钱,该出钱让他们垦殖为资还是要出的。

  是以还特别叮嘱了太子。

  但太子对此似乎并不是很以为然,觉得这是冗兵之政的翻版,乃宋之旧弊。

  如今皇帝和户政府的日子,也真是过得紧巴巴。

  这不能省,那不能节,真快要到扒拉手指头过日子的时候了。

  这种情况下,近侍说兴国公带着人押运着一些箱子回京的消息,当真如雪中送炭一般。

  虽然,实际上这场“大雪”,包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