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度牒,我有一打_从明末开始生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一路行来,文启东发现,街上的乞讨者明显比夏季还要多

  靠察言观色吃饭的张管事,见文启东关注那些乞讨者,立即一副悲天悯人样的叹口气

  “道长,世道不靖啊,连年天旱,田地收成锐减,可朝廷的赋税却一加再加,小民不好过啊”

  “无量天尊,作为蒲州乡宦,张家各房还要多积善德啊……”

  文启东一句话,把正沉浸在‘悲天悯人’状态的张管事说的一愣,立即恢复了管家的形象

  “……,这道士,说话很噎人啊,本管家这会确实‘心地良善’了好不好,张家,张家虽不算‘乐善好施’,但也不是‘恶’绅……”张管家心里嘀咕着,嘴上却说道:

  “道长有所不知,张家每年都是要布舍粥棚的,是州里官府记录在案的‘良善之家’

  不过救济的粥棚,一般都会设在年关和开春青黄不接之时,那时才是最‘难过’的时节

  这才初冬,山野之地还是有很多吃食可寻的……

  这些乞讨者,都是一些懒惫的经年讨食者,莫要理会,否则又是麻烦……”

  文启东斜眼看了看在张管事,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两人行不多久,来到州衙后街

  知州大人的住处,紧靠州衙后街,靠街的院墙处,开有方便下人进出的偏门

  两人走到院门前时,院门外已经有一人站立等候,看到等候之人,张管事上前两步,拱手施礼

  “哎呀,有劳安兄久候了……”

  被张管事称为安兄的男子,也拱手见礼

  “张老弟客气了,

  这位就是‘神医道长’吧,……失敬失敬……”

  “我来介绍,文道长,这位是知州大人的亲信管事,安管家……”

  “福生天尊,……”

  文启东向知州的家人亲信安管家,轻施一礼

  三人在院门处稍一寒暄,就一起进了州衙后院

  明清两朝的流官,一般都住官衙,也有不住官衙,在外租房子住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官衙房舍真是破旧的不能住了

  很奇怪吧,一地州县的门面官衙,为何会破旧不堪却不盖新的,说起来很‘可笑’,是官员们要彰显自己的‘清廉’

  让老百姓看到,我们读圣贤书的一地父母官,真的是为民服务、两袖清风,不信就看看官衙,几十年上百年都不翻新修缮,不浪费一文钱的‘民脂民膏’

  于是,一任又一任,官员们为了保留自己的‘清名’,都不愿意修衙

  古代建筑,都是纯木或砖木结构,几十年下来,就都破旧不堪了

  其实,朝廷每年都会批给各地衙门修建费的,有些是下拨,有些是当地上报截留核销

  只不过,在‘官不修衙’这种风气下,修衙的银子落自己口袋它不香吗!,至于衙门破旧的问题,几年后自己就走了,还是留给下一任解决吧

  所以,做官,特别是做州县之地的主官,不光是正室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