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8章 木桶效应_大唐第一废物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李运走上前来,先是恭敬地行了一个礼。

  王通见来者是李运,便不由地说道:“原来是云王殿下,不知你对老臣的那番说辞有何妙解啊?”

  “妙解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一知半解。”李运谦虚地说道。

  “哈哈,云王过谦了,昔日殿下舌战群儒,勇夺文武状元,那是何等的风骚,于年轻一辈乃众生之楷模也,更在两仪殿内斗酒诗百篇,写下不朽传奇名篇,就连臣拜读你的大作也是手不释卷啊。”王通说道。

  李运已然恢复了记忆,却还是要装出来什么都不知道。

  王通说完之后,才意识到李运已经不记得过去,便又改口说道:“糊涂糊涂,云王已是忘却过去,旧日之事不提也罢,请殿下回答吧,问题跟太子一样。”

  李运说道:“君臣、父子、夫妻此三纲乃是为臣之道,为子之道,为夫之道,而王大人却非要比个轻重,其本事便是一种谬论。”

  王通眉头稍稍一皱,他原以为李运会是另一番答案,可没想到他竟然质疑自己的问题,他反问道:“谬乱?何以见得?”

  李承乾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在于坠入王通的陷阱,不论是三纲还是五常,其本身本就没有高低贵贱,轻重缓急之分,

  三纲者,君为臣纲,父子为纲,夫为妻纲,此三者缺一不可,既然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制约,又怎能说孰轻孰重?

  李运笑而轻语,反问:“那王大人觉得三纲者,孰轻孰重?”

  “臣以为,三纲者以夫妻为重,君臣为轻,父子次之。”王通说道,他的答案恰是跟李承乾的截然相反。

  李运反客为主,做“请”的姿态,道:“缘由呢?”

  “中记载: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王通借古论今说道,“由此可见,为人处世者,必当由内而外,从点滴小事做起。又如荀子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便是其中道理。”

  “若连室内都不能通正达明,又如何成大事呢?”

  听完他的解释之后,李运心中暗笑,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本质,就是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搞不定,又凭什么说效力君臣,孝顺长父呢?

  “王大人借故论今,说辞不可谓没有说服力,然则,我却不能苟同。”李运说道。

  荀子中的不积跬步,还是中的大丈夫处世皆为九层之台始于垒土的变形。

  其本意是劝诫后人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可不是用来印证三纲之要,乍一听甚觉有理,可细思之下却发现根本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哈哈~!既然殿下不苟同臣的说法,那就请你拿出你的论证来?”王通说道。

  既然是论道嘛,皆需双方拿出自己的论据。

  “我以为,三纲之中,三者皆俱,缺一不可,无分轻重,更不存贵贱,这便是我的答案。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