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一战成名,美人倾心_大唐第一废物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高》这首诗你读了吗?”

  “那是自然,如此旷世奇诗,试问长安各路才子何人不读?如今这首诗早就成为了所有人必读之诗。”

  “写的真是太好了,此诗写景抒情,可谓是将形、声、色、态皆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颈联和尾联,真乃点睛之笔。”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艰难苦恨、浊酒一杯这些元素勾勒而成,可谓是将诗人内心的痛苦描写至极致,那愁肠百结,愁绪万千的心情,令人哀悸。

  “想不到作此诗者,竟然是李运,难以想象一个废物也会有此文采。”

  市井之中,文人骚客皆是讨论此诗;而在宫廷之内,这首《登高》的七言律诗,更是道出了无数人的忧愁。

  无论是身在庙堂的大臣,亦或委居后宫的嫔妃,总会有着郁郁不得志者,他们想要抒发心中悲痛,奈何文采受限,而今李运作此一诗,完美契合了他们的心境,一时间成为不少嫔妃和大臣们诵读之经典。

  就连唐王李世民拿着下官抄印的副本,高举过头,抬目朗诵:“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念罢,当即又言:“妙!妙!妙!”

  他似觉得不过瘾,又是连读了好几遍,才是手不释卷的放下来,看着百官们:“诸位臣工都读过此诗了吧,作此诗者乃云王也。”

  说话间,李世民有着一种炫耀的意思,好像是在说,大家快看啊,写这首诗的人是朕的儿子,他厉害吧。

  不过,也是有人质疑李运的真假,能够写出《登高》这首诗,若无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看透世间沧桑的情怀,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而李运不过是个少年郎,何以对人生有此感悟,奈何他们搜遍古籍,却不曾发现有此一诗,这更笃定了李运是天才的想法。

  李世民为了表达自己对此诗的喜欢,更是在朝堂上与诸大臣们共同剖析此诗,足可见李世民对这首诗的认可。

  前殿闹的沸沸扬扬,后宫也是不逞多让,长孙皇后巡视后宫,瞧见不少妃嫔皆是在读此诗,尽管她非常不想承认李运所写的诗,可事实摆在那里,不承认不行啊。

  她看了一眼身旁的李承乾,说道:“儿啊,你何时也能写出一首这样的诗?要长此以往,你这个太子可就要被比下去啦。”

  此时此刻,在长孙皇后眼中,李运就是别人的孩子,她多么希望自己儿子也能有此出息。

  “母后,您就放心吧,不过是区区一首诗而已,如今我已是太子,李运难不成还能夺了去?”李承乾不以为然地说。

  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自己的儿子心还真是有够大的,无奈的摇头道:“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够长的点心?”

  “你难道忘了你舅舅吗?若非是李运从中作梗,他何以落得如此下场,如今还只是一首诗,下一次呢?”

  “母后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