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汝南袁氏_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杨奇府中,杨广与其兄长杨亮正襟危坐聆听杨奇的教导。

  今日杨广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自己模糊印象中的大哥,记忆中杨奇发妻早逝,诞下了嫡子杨亮,后杨奇才续弦窦氏,进而诞下自己,杨亮自幼便聪敏好学,好书法文赋,只是自幼体弱多病,杨奇顾虑到他的身体,便未让其入太学进学,其课业除族学中教导外,多由杨奇随身亲自教导,可见对其长子,杨奇也是多费心力。只见杨奇慢慢说道:

  “今之大汉,治经之学,共分为古之经学与今之经学,前汉文景之时国家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为博士均为今文,至武帝立五经七博士、兴太学后,今文经学遂逐渐成为官学。吾等家传欧阳《尚书》便属于今文经学之列,此乃吾弘农杨氏能至今屹立不倒之根本,汝等需好生仔细专研,而古之经文汉初时多属弱流,并不为显学。直至后来前汉末期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辅助王莽推行古法,古之经学便逐渐开始大行其道,至我朝世祖光武帝排除众异设立《左氏春秋》为博士,再到章帝《白虎通议》的颁行,古文经学遂逐步跻身显学之列,今之蔡伯楷便是此中翘楚。至此两大经文学派纷争不断,当然此中之事太过复杂,不是汝二人这黄口小儿能够明白的,汝等只需知道现今朝堂之上能够位居高位的还是以今之经学为主体,看看吾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便知。”

  “汝南袁氏也治欧阳《尚书》?”杨广好奇问道。

  “汝这小儿想什么呢,吾等家传之学可不会轻易外传,这可是吾等世家立身之本,欧阳《尚书》除吾弘农杨氏外便只有龙亢恒氏有传,说起来吾等两家之间倒是颇有渊源,以后有空再给你俩好生说道。”杨奇说道。

  “至于汝南袁氏,自其祖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及逢弟袁隗现今也身据高位,日后恐怕也少不了一个三公之位,而汝南袁氏之所以能够四世不衰,靠的就是其家传《孟氏易》,四世以降汝南袁氏凭此家传之学广授门徒,直至今日可谓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位列大汉顶级门阀之列。”杨奇轻捋了捋胡子接着说道。

  “哦,想不到汝南袁氏家门竟如此显赫,不知与吾弘农杨氏相较谁能更胜一筹?”杨广目光灼灼的盯着杨奇问道。

  “呵呵呵,怎么说呢,吾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同属大汉顶级门阀之列,郡望上可谓不相伯仲,只是吾弘农杨氏子嗣不昌,不像袁氏子嗣昌盛,除长房外,分支别脉遍布各地,再加上袁氏自其先祖袁安起便广授门徒,四世以降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而吾弘农虽也偶有教授门生,但家传经学多以教导家族子弟,故在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