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渤海王案_广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叔父,不会是想说王甫要诬陷渤海王吧!”杨广淡定的说道。

  “汝…汝怎么会知道?公挺,难道汝已经得到消息了?”杨彪闻言不禁望向杨奇一脸惊讶道。

  然而,杨奇却朝他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道。杨彪见状不由更为好奇。转头向杨广继续问道:

  “贤侄,不知汝是如何猜到的?”

  杨广知道此时又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今后欲行大事,想要完全得到整个弘农杨氏的力量,少不了杨彪这一脉的支持,只有向其展现出自己足够的价值,才能得到杨彪的认可。

  毕竟眼前的这位中年人虽然在史上记载是汉庭的死忠,然而杨广却不会忘记其却有一个背汉而投曹的儿子杨修,要说杨修投靠曹操的背后没有杨彪的支持,打死杨广也不相信,毕竟世家大族中的那一套,久为帝王的杨广可是再清楚不过了,鸡蛋从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世家大族能够历经乱世而不衰的不二法门,如历史上荀彧、荀攸叔侄投曹操,其族兄荀谌投袁绍;又如诸葛一门,诸葛亮投蜀汉,诸葛瑾投东吴,诸葛诞投曹操,不论哪方势力最终一统天下,其家族也不会没落。而史上杨彪也是用了这一手,一方面杨彪拥护汉室能维护杨氏世代忠烈之名,另一方面杨修投曹也能为弘农杨氏获得一份保障,毕竟从当时的情势来看,曹魏一统天下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只不过没想到杨修冒然参与曹氏诸子夺嫡,引起曹操不满而被冤杀,恐怕后来弘农杨氏又会是一番不同的局面吧。

  “叔父容禀,此事不难,世人皆知宦官多为阴狠狡诈之辈,而王甫之贪财又是世人皆知之事,而前年,王甫使计帮助陛下诛杀了大将军窦武而获封中常侍。其气焰必然更是嚣张,有陛下在背后撑腰,朝中官员多不敢与其正面冲突,更何况是一位失宠的蕃王呢?再加上其睚眦必报的性格,那位渤海王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再加上…”

  “再加上什么?贤侄且别卖关子,快快道来。”杨彪催促道。

  “也罢,此言恐对陛下不敬,既然叔父一定要吾说,吾说便是,只是还望叔父不要向外人透露此言是吾说的,不然必将带来祸患。”

  “贤侄放心,此处并无外人,此话出之汝口,入之吾耳,吾必不会外传。”

  “既如此,吾就说了,前年陛下刚登基之前,坊间曾有一流言蜚语,传说刘悝对自己不能继位而十分气愤,一度曾打算“钞徽书”赴京即位。而碍于先帝遗诏,当今陛下并未多作理会,然而却不代表陛下心中没有一根刺。毕竟从血脉正统而言,渤海王身为先帝同胞兄弟,与先帝同出一源,本应比当今陛下更有机会等上皇位,而且先帝也曾多次流入出想让渤海王继承皇位的意愿,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