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没钱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趁着还没过年,平凉利用枯水期将盈仓渠进行了二期加固。团练营砖窑里的火砖又便宜,熬的糯米汁不用白不用。

  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看似阴柔,抓握不住,可经年累月地冲刷,对水渠的破坏力却相当强大。盈仓渠有数段堵塞,有数段垮塌,还有些地方冲出了豁口。

  花了六天平渠,清淤,填补,又花了七八天砌砖。等年前二十六,平凉才终于歇了下来。一些薄弱的点和主支节点扩宽了渠道,填了片石,砌了砖墙,确保明年无虞。但想要让盈仓渠整个变成砖石渠,还要利用明后年的秋冬天来做。

  三、四期工程规划提上了平凉的年计划,在赵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渠是基础,但赵正已经不用亲自动手了。赵有锄、赵大发几个叔伯就能胜任。平凉走的是先富后强的道路,在赵正的规划中,豆腐坊之类的都是其次,酱坊、锻铁坊、布坊、绣坊才是赚钱的单位。

  依靠与赵硕的关系,平凉拿到了粮食军供的肥单。不光是米,还有酱、醋。赵正把目光投向了大通河对岸,那边大片的荒地还需要开垦。其中有三百亩是朝廷赐给的恩田。只是还要花心思打理,烧荒、挖渠,育肥,种菽,然后才能种粮食。

  其实挺麻烦。

  原本苍宣县应该拨给赵正一些无主的荒田。打了几十年的仗,像这般的田地有很多,但要么离平凉太远,要么田地资质够呛,要么缺肥,要么缺水。赵正连县府都没去,就直接否了。

  与其到处找,不如自己开,反正恩田又不用交税,三百亩田产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不过平凉附近,大通河河套地区能开的地不多,再想找三百亩地,除非去占周集的便宜。可周集人雄心勃勃,不好轻易插足,也没这个脸面。

  能搞的,就真的只有河对面。

  离得近,再架座桥。到那时,车马往来,人流如梭。田中金光灿烂,天上日落西斜,阡陌中房屋井然,炊烟袅袅……

  赵正端着碗,想入非非。脸上一时挂起了笑容,脑海里出现了“一江两岸”的壮美盛景,不自觉地笑出了声来。

  金阿贵坐在他对面,看着赵正心不在焉地把酒倒湿了衣襟。

  “苍宣伯!?”

  “失礼了失礼了!”赵正回过神来,抹了抹衣领上的酒水,把身边的炭火挪了挪,“说到哪了?”

  金阿贵一头冷汗,一大早赶到平凉来,跟赵正讨要团练营练兵军策。吧啦吧啦地说了半天,不料赵正坐了土飞机,心思都到天上去了。

  只好从头说起。

  过完年,农忙之后,各镇团结兵就要来平凉报到。按赵正的要求,剔除掉老弱病残和独子,初筛只剩八千多人。但若是全来,团练营它也塞不下。没地方住的人怎么办?接着睡毡帐?

  这是一个大问题。

  但还有一些人力问题,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