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是对是错且不论,当靶子却不行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念从小就跟着自家的长辈学过一些高原医药,对雪区草药、高原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圣人的痰疾复发,多少也与她学的有些关系。赵正拿她出来搪塞,再好不过。

  赵正穿好朝服,与赵金玉一道回到待漏院。

  两人离开的这段时间,待漏院里可谓是风声鹤唳。关系到圣人安慰,朝堂更迭,朝臣中有些关系知道内情的,都纷纷三缄其口。剩下一些人,则纷纷揣测。监门卫关闭了永春门,穿甲执锐的军卒封锁了进出的通道。被封闭的待漏院里,顿时谣言四起。

  直到看见了赵金玉,众人才停止了讨论,一窝蜂似地围将上来,将赵金玉堵了个水泄不通。

  “赵相,可是洛阳生变?”

  “是啊,安国公!潼关眼下谁在镇守?兵力几何?能否抵挡?”

  赵金玉一脸茫然,望着众臣,一时不知该如何辟谣。怎么才走这几刻钟,朝中议论的都已经是南辕北辙了?

  赵正压了压手掌,实话实说:“并非叛乱,实乃圣人痰疾复发,现已安然无事了。”

  “圣人旧病复发,关城门作甚?”一人高声问道:“苍宣侯,你莫要诓骗我等。古来军中生变,都城定是要闭门防乱的。”

  “其中关系复杂,此时不便多说。”赵金玉想息事宁人,道:“诸位稍安勿躁,圣人需要静养,今日朝会取消。一会我便令监门卫打开城门,无须在两省坐班的诸位大臣,自可离去。”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门下中书两省官员自有事务处置,各府各衙仍要出城办公。听说朝会取消,再呆在待漏院也无事可做,便将呈表递交省衙之后,纷纷拱手告辞。这些奏表经门下省审核后,将发与中书,中书舍人整理成卷,最后会递交圣人跟前。得到批示后,再由中书发回门下,门下审核合乎规制法度,该拟旨的发回中书拟旨,拟旨完毕后呈交圣人签字画押,而后中书盖印发回门下,门下收到签字盖印后发给尚书省,由尚书省完成执行环节。若是无须拟旨的,则由门下直接转递尚书省各部。

  这是一套看似较为完整的政务处置程序,但实际上眼下的朝堂,自从林仲辞相后,郑西元牢牢掌握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处置程序也有许多不同,此处暂且不表。

  话说明年便是恩科,各世家子弟能入仕的都在跃跃欲试,地处偏远的寒门士子也几乎都在开春后启程,往长安而来。这是兴庆朝最大的一次恩科,规模也远超过去的五十年。郑西元如今要重建大唐官僚体系,特别是文官体系,大量的青年才俊将充斥到从基层到朝堂的体制内来,用以消弭长期战争导致的武官擅权的局面。郑西元盼望能以此方式来压制武官集团,使得正唐帝国回归到正轨上来。

  特别是各藩镇节度使,各边州都护、都督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