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能做,半年_不太正经的黑科技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强大互联网的产物,从一开始华为就打算将它应用到手机、电脑、平板等一系列智能电子设备中。

  而Android诞生之时,开发者显然没有这些想法,或者说是当时的局限性抑制了除手机外其他设备的使用。

  原始设计理念的不同,直接影响的就是整体框架的布局。

  鸿蒙使用的是微内核,安卓则是宏内核,相比于安卓的宏内核,鸿蒙的微内核更加安全,并且在微内核中可以自由加入各类模块,而宏内核中可以自由修改的范围很小。

  只能说华为借鉴了不少安卓的开发经验在结合自己的研究以及当下大环境下最终倒腾出来的产品。

  并不存在鸿蒙是安卓儿子的这种说法。

  而且华为最难的也不在开发技术上,而是在生态上。

  做一个操作系统,技术上不难,生态才是核心。生态涉及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远远超过所有的单个技术。

  安卓有约2000万开发者,iOS有约2400万开发者,而鸿蒙的开发者只有区区百万,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而言,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则是一个生死线。

  金三石算过,为了迈过这16%市占率的生死线,假设鸿蒙2021年上市,那华为在2021年需要完成的目标是:搭载鸿蒙的设备数量需达到3亿。

  其中,自有设备占2亿,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1亿。

  这个数量可不少。

  尤其是在手机市场杀的难解难分的情况下,做出这种决定可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

  目前,国内主流的手机厂商均没有明确表示生产的手机会搭载鸿蒙。就连刚从华为分出去的“亲儿子”荣耀,似乎也不敢轻易“冒险”。

  根据调查,正在被用户们使用的华为手机大约有亿台,每两位华为手机用户中,至少要有一位升级为鸿蒙系统,华为设立的2亿自有设备搭载鸿蒙的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所以说华为的情况很不容乐观,找到王晨也不过是想多增加一些胜算。

  一个能够长时间流畅的系统在面世的时候所自带的优势有多大,华为心里很明白。

  这不光能够带动消费者更换系统更能促进自家的生态不断扩大。

  也就是在金三石刚刚抵达华为总部的第二天,王晨就给金三石发了个封邮件。

  这是自己琢磨半天后给出了一个大概预估。

  字没多少就一句话“能弄,半年左右,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王晨到底是没敢写百分之七十,鸿蒙所覆盖的面太广了,哪怕是用自己独家的算法也很难顶住。

  毕竟第三方开发者的实力参差不齐,要是本来开发的软件就很垃圾并且拖慢算力,自己的算法再牛逼所起到的效果也就那样了。

  而且王晨琢磨就算华为真的将这套万物互联的系统给推广开了,能够真正享受到的怕是也只有中端以及高端的手机。

  低端手机的算力....emmm,所实话有点勉强....

  (喜欢的同学点点关注,爱你们么么~~)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