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汗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汤。阳虚者。阴必乘。故发厥自汗。黄建中汤。甚者少加附子。营血不足自汗。黄建中加当归。甚者加熟地。卫外之阳不固而自汗。附汤。脾中之阳衰微而自汗。术附汤。

  肾中之阳浮游而自汗。参附汤。身冷自汗阴躁。欲坐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如无。经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阴盛格阳。真武汤冷服。肺气虚者。固其皮毛。玉屏风散。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心虚者。益其血脉。当归补血汤。肝虚者。理其疏泄。逍遥散。肾虚者。助其封藏。都气丸。火气炎上。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可用凉膈散。脾胃不和。外挟风湿。身重汗出。羌活胜湿汤。风湿相搏。时自汗出。防己黄汤。恶风自汗。桂枝汤。又有漏风证。一名酒风。不论冬夏。额上常有汗出。此醉后当风所致。经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病名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又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漏风之状。多汗。常不可以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急。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先宜五苓散热服取汗。后与黄建中加白术、泽泻。汗出日久。用参、、术、附等药不效。汗干仍热。此风邪伏于经络。暂与参苏饮。病已止服。此反治也。汗出不止。名曰亡阳。以附子理中加黄。外用温粉扑之。痰证汗自出。痰消汗自止。二陈加桂枝、枳、桔、香附、贝母。多汗恶风。食则汗出如油。久不治。必成消渴。玉屏风散。少加牡蛎。病余气血俱虚而汗。服诸止汗药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半剂。加熟枣仁五钱。若胸膈烦闷。不能胜阴药者。生脉散加黄二钱。当归六分。熟枣仁三钱。一服即验。别处无汗。独心胸一片有汗。此思伤心也。其病在心。名曰心汗。归脾汤倍黄。或生脉散加当归、枣仁。猪心汤煎服。

  汗出不治证汗出而喘甚者不治。汗出而脉脱者不治。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汗出发润至颠者不治。汗出如油者不治。汗出如珠者不治。汗出如胶。胶粘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皆不可治。

  盗汗金匮云。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者。善盗汗出。盖平人脉虚弱微细。是卫虚不能鼓其脉气于外。所以不能约束津液。当卫气行阴。目瞑之时。血气无以固其表。腠理开则汗。醒则行阳之气复散于表。则汗止矣。名曰盗汗。亦名寝汗。此属本虚。与伤寒邪在半表不同。先与当归补血汤加炒枣仁半两。数服后与都气丸调补之。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加白术、防风、牡蛎。血热盗汗。当归六黄汤为专药。虚人。多加参、减芩、连。身热。加地骨皮。肝虚。加枣仁。肝实。加龙胆草。烦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