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伤寒门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葳蕤之润燥止咳为君。佐以白薇、青木香苦咸降泄。即春时伏气发温。更感于风之证。亦不出此。以葳蕤为少阴厥阴二经之向导也。麻黄为发汗之重药。得石膏则有分解寒热互结之功。倘病势较轻。不妨于中裁去麻黄、石膏、独活、芎、杏仁等味。合以葱白、香豉之类。未为不可。如果热势纷纠急须开泄者。麻黄、石膏又所必需。在用方者临病之权衡耳。

  犀角地黄汤(千金)治伤寒温病。一应发汗而不得汗。内蓄血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血面黄。或中脘作痛。

  犀角生地黄(酒浸。另捣)牡丹皮白芍(等分。)

  上四味。水煎去滓。入地黄。再煎数沸。滤清服。喜忘如狂。加大黄、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而自言满者。加当归、肉桂。吐衄。加藕汁、扁柏、童便。

  猪肤汤(玉函)治少阴经伏热咽痛。

  猪肤(五两。光后以汤泡刮下者。)水煎。滤去滓。加白蜜、白粉。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黄连阿胶汤(玉函)治热伤阴血便红。

  黄连(二钱五分)黄芩(一钱。)芍药(二钱)阿胶(三钱)鸡子黄(一枚。生)

  上三味。水煎去滓。入阿胶烊尽小冷。入鸡子黄搅匀服。

  葛根黄芩黄连汤(玉函)治误下痢不止。脉促喘而汗出。

  葛根(半两。)黄芩(二钱。)黄连(三钱)甘草(炙。二钱)

  上四味。先煮葛根。次纳诸药。去滓。分温再服。

  人中黄散治疙瘩温。

  人中黄(一两。)雄黄辰砂(各一钱。)

  为散。每服二钱。薄荷、桔梗汤下。日三夜二服。

  导赤泻心汤治热传手少阴。神昏。

  黄连(酒洗)黄芩(酒洗)山栀(姜制。炒黑)滑石(碎)知母犀角甘草(生)人参麦门冬(去心)茯神(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擘)灯心(一握)

  水煎热服。此汤专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之证。盖取金匮泻心汤为主。以其热在上而不在下。

  病在气而不在血。故于本方裁去大黄。易入山栀以清包络之热。知母、犀角以解肺胃之烦。人参、麦冬、甘草、茯神以安君主之神。滑石为导赤之向导。姜、枣为散火之间使。用犀角者。即导赤散中之地黄。用滑石者。即导赤散中之木通。虽无导赤散中药味。而导赤散之功效备其中矣。尝见时师畏人参助火。除去不用。此与驱饥疲而御大敌何异哉。

  桂枝汤(方祖)麻黄汤(方祖)大青龙汤(麻黄汤下)五苓散(方祖)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黄龙汤(小承气汤下)小承气汤(方祖。)小柴胡汤(方祖)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下)半夏泻心汤(方祖)大黄黄连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附子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栀子豉汤(方祖)枳实栀子豉汤(栀子豉汤下)四逆汤(方祖)当归四逆汤(桂枝汤下)白通汤(四逆汤下)通脉四逆汤(四逆汤下)黄建中汤(桂枝汤下)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越婢汤(麻黄汤下)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下)黄芩汤(桂枝汤下)白虎汤(方祖)凉膈散(方祖)双解散(凉膈散下)黄连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三黄石膏汤(伊芳尹三黄汤下)三黄栀子豉汤(伊芳尹三黄汤下)清热解毒汤(白虎汤下)人中黄丸(伊芳尹三黄汤下)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下)保元汤(方祖)异功散(四君子汤下)干姜人参半夏丸(理中汤下)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附子汤(术附汤下)回阳返本汤(四逆汤下)生地黄黄连汤(四物汤下)生脉散(方祖)

  请收藏:https://m.jtmt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